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归来仍是少年”系列融媒报道:

80年的青春对话永不谢幕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作者:杜雪艳 发布时间:2025-08-26 11:34
分享到:


  80年前,江淮大地上活跃着一支重要的抗日武装力量——新四军。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盐城市参观新四军纪念馆时强调,新四军的历史充分说明,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行路上,如何从新四军的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力量?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派出多路青年记者,辗转江苏省内100余个县(市、区),抢救性采访新四军老战士120多人,精选其中80位极具代表性的新四军老战士,推出系列融媒报道“归来仍是少年”。该作品将新四军抗战历史与当代青少年的青春奋斗相连接,弘扬“初心不改,归来仍是少年”的主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


  立意高远 展示革命精神薪火延续


  “归来仍是少年”缘于2024年底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的一次内部业务交流,当时从集团内《银潮》杂志了解到一批新四军老战士的故事,这批老人如今普遍已在100岁上下。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交汇点新闻敏锐捕捉到这批新四军老战士的新闻价值和历史意义,当即就与《银潮》杂志联手,作为重要线索搜集并开始进行梳理。

  八十载春秋悄然流逝,当年那些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的年轻战士,如今都已白发如霜。健在的老兵,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记录他们的故事,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基于此,“归来仍是少年”选题应运而生,而最后我们选择这个标题的深意在于双重使命:既记录烽火岁月中“少年”般的赤子之心,又展现革命精神在新时代青年身上的延续。


  与时间赛跑 记录不可复制史料


  “归来仍是少年”系列融媒报道以“1+7”形式推进:每期聚焦1位新四军老战士作为主讲人,辅以7位老战士进行辅助补充,通过10期作品展现对80位老战士的采访。系列融媒报道每期均以新闻短视频作为主打、图文报道为辅助,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设计,在形式上体现鲜明的新媒体形态,同时在内容上又兼顾典型性与点面结合的特性。

  然而,在项目的实际操作中,团队遭遇了一定的挑战。因为采访对象主要是新四军老战士及其家属,因年事已高,不少老人在身体及语言表达上存在一些障碍。面对这种情况,采访团队的年轻记者们以孙子孙女的身份,反复与老人和家属沟通,用真心换取真心,将每一次采访都变成祖孙几代的欢乐聚会,赢得老战士们的好评。

  新四军老战士陈克秋已105岁高龄,躺在病床上说话很艰难。采访团队的姑娘小伙子们“放下”采访,怀着崇高的敬意给老人讲故事、拉家常。当说起那段烽火岁月时,激动的陈老用仅能活动的左手,颤颤巍巍敬起军礼,轻声哼唱《毕业歌》。跟随陈老的讲述,我们深切感受到穿越世纪风雨后那份赤胆忠心,凝聚在血脉里,生生不息。

  而对张景坤老战士的采访,让团队深切体会到时光的仓促与记录的珍贵。5月7日,当采访组在苏州见到新四军老战士张景坤时,95岁的张老思维清晰、神采奕奕,不仅穿戴整齐,胸前的勋章更是在光影中熠熠生辉。他始终全力配合采访,将自己的抗战经历毫无保留地娓娓道来。然而,谁也未曾料到,仅仅9天后,张老因病医治无效在苏州逝世。采访组在采访时摄制的影像也成为这位新四军老战士生命中,最后留下的珍贵记录。

  随着采访的进一步推进,团队深刻意识到,对这些百岁新四军老战士的采访绝非普通记录,而是与时间展开的赛跑,我们生怕稍一耽搁,便会与不可复制的历史擦肩而过。


  手书寄语 连接历史与现代


  拍摄过程更是充满现实挑战。老战士们年事已高,健康情况各异:有的听力严重衰退,需俯身耳畔高声交流;有的行动不便,稍坐片刻已身体疲倦,拍摄只能见缝插针。团队始终将老人安康置于首位,在一次次耐心的等待与灵活的应变中,让一个个镜头既承载历史厚重,更饱含对老兵的敬意与温情。

  作为以视频呈现为主要载体的系列融媒报道,考虑到老人们身体状况各异,难以进行完整连贯的叙述,团队特意采用了“记者同期声讲述”的方式。记者将采访过程中的亲眼所见、亲身所感融入讲述,让旁白摆脱了机械冰冷的刻板印象,转而成为充满温度与厚度的情感表述。这种带着采访现场温度的叙述,让每一期的视频都超越了单纯的历史记录,更加具有直抵人心、触动灵魂的效果。

  同时,在70位辅讲老战士中,考虑到很多老战士因身体原因无法接受视频采访,团队还特别创新采用“手书寄语”的形式:请老人用笔写下对新时代的期望,并郑重按下红手印。这些字迹有的娟秀工整,有的歪斜断续,但每一笔都力透纸背,饱含着老战士们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和对革命精神传承的深切嘱托。那一个个鲜红的手印,也连接着历史与现代,静静传递着新四军的革命精神“密码”,指引当代青年扛起时代重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步履铿锵。

  此外,为还原历史原貌,团队还联手党史办等多个部门,查阅海量史料与地方县志,同时多方寻访老战士们的亲朋好友与街坊邻里,在多方的印证与拼合中,进一步将那段尘封的岁月一点点唤醒。

  事实上,“归来仍是少年”系列融媒报道对80位老战士的采访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其真谛更在于让这场跨越80年的青春对话永不谢幕——当年的少年以生命护山河无恙,今天的少年以传承告慰先烈忠魂。我们希望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将精神的永恒、新四军的革命火种在新时代照亮更辽阔的未来。

  (作者系交汇点大平台专班成员、新华报业网主任)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新媒体矩阵:   

  • 微信: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高低音  
  • 版话儿  
  • 传媒瞭望  
  • 广电家  
  • 印业独家  
  • 中国农家书屋  
  • 版人版语  
  • 好书品读  
  • 发行观察   
  • 微博:  
  • 新闻出版广电报   
  • 学习强国: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今日头条: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集团旗下品牌新媒体矩阵:     

  • 中国出版  
  • 广电视界  
  • 中国新闻出版之家  
  • 读友汇  
  • 全民阅读媒体联盟  
  • 妈妈导读师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华讯传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出版》杂志社   |    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   |    妈妈导读师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