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金鑫)8月17日晚,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携手“科普新锐人物”戴升教授,连续第四年把“化学之夜”带进上海书展。新书《50条化学原理》发布暨主题分享会“从木柴到电池:化学原理点亮人类文明”吸引众多读者现场聆听。
三年前《118化学元素》一书问世,出版至今,发行量已超50万册,本书也荣获第十六届上海市大众科学传播优秀科普图书、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并入选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图书,作者戴升也荣获第十六届上海市大众科学传播新锐人物。
今年的上海书展,戴升再推姊妹篇《50条化学原理》,将视角从“认识世界”推进到“理解世界”。书中用50个中学核心考点×50段文明史故事,打通课内外;200余幅原创手绘,一眼看懂能量流向;“中国智慧”“历史盲盒”两大专栏,让科学精神薪火相传。特设中国智慧专栏中,从宋代“马骑灯”到徐寿翻译《化学鉴原》,再到中国稳居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国,50条原理背后都有“中国方案”。而在历史盲盒专栏中,焦耳曾用啤酒桶做实验、格罗夫“本是律师却成院士”……科学家“八卦”让原理有了面孔。《50条化学原理》是85后青年学者献给青少年的又一本本土科普力作。
“如果今天你的手机只剩10%电量,你会焦虑吗?”活动现场,戴升以“电量焦虑”开场,迅速把观众带进“能源焦虑”的时空长廊:170万年前元谋人守护火种的“火种焦虑”、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下的“黑色焦虑”,再到当下新能源车的“里程焦虑”。在90分钟的主题演讲中,戴升用三段能源革命的故事,串起火与木柴、化石燃料、氢锂双生的化学逻辑——纤维素燃烧的化学键重组,第一次把能量守恒写进人类教科书; 煤炭与石油的高能量密度,让热力学第一定律驱动蒸汽机和内燃机,也埋下熵增与气候变化的伏笔;氢燃料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双子”,则以90%以上的转化效率,为碳中和提供破局之路。戴升总结:“化学原理不是冷冰冰的公式,而是人类与能量对话的语言。”
当晚,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王雪、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科普项目组全体编辑出席了活动。据透露,未来,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将持续深耕“青年科学家原创科普”赛道,以《50条化学原理》为新起点,推出“化学与中国”系列融媒体课程。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新媒体矩阵:
集团旗下品牌新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