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范燕莹)8月19日,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主办的“不老的昆曲,《牡丹亭》的青春重生”——《青春“牡丹亭”》新书分享会在上海举行。
本书作者、作家何建明,青年作家信世杰,与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兼博导杨扬,共同参与了这场别开生面的分享会,活动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孙茜主持,副社长孟雅君出席活动。现场,昆山当代昆剧院青年演员黄朱雨、宋玥、方小萌等演绎了昆曲《牡丹亭》经典选段《游园》《惊梦》,为读者献上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盛宴。
《青春“牡丹亭”》新书分享会现场(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供图)
何建明透露,他创作《青春“牡丹亭”》主要源于两个重要契机:其一,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该剧予以高度评价;其二,去年是苏州昆剧院青春版《牡丹亭》上演二十周年。作为长期在苏州生活的作家,何建明对昆曲有着独特的见解。此外,他留意到,当下年轻人对传统戏曲的兴趣远超预期,各昆剧院团演出活动频繁,尤其在校园里,昆曲广受欢迎。基于此,何建明期望借由《青春“牡丹亭”》,深入探究传统文化在当代重焕生机的原因。
杨扬对《青春“牡丹亭”》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作者何建明与信世杰投入大量精力专注于一个剧种的书写,绝非“大材小用”,反而是聚焦文化大事的远见之举。他解释道,即便读者对昆曲一无所知,也能通过这本书了解一部经典剧目的诞生与制作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借此领会文化传承中“回望”的价值,“文化传承,既要往前看,也要往后看”。
信世杰在分享中提到,《青春“牡丹亭”》的一大特色是以“青春”为独特视角展开创作。当年苏州昆剧院大胆启用年轻演员、采用新颖舞美形式排演青春版《牡丹亭》,正是这一系列创新让这部作品历经多年仍焕发着“青春”活力。同时他也谈及,昆曲艺术虽在发展中历经起伏,但正因老一辈艺术家的坚守,才让这门古老艺术的火种得以延续。而《青春“牡丹亭”》以“青春”为切入点,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对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探讨,希望能为这一宏大的时代命题提供有益的思考与启示。
孙茜从出版视角分享了《青春“牡丹亭”》的出版价值。她提到,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为青春版《牡丹亭》点赞。在她看来,昆曲六百年的传承发展,核心动力源于一代代从业者的不懈努力。而《青春“牡丹亭”》作为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诚心之作,不仅生动记录了为昆曲传承复兴倾注心血的人物与实践,捕捉了诸多珍贵瞬间,更象征着昆曲艺术在当代焕发的不朽生命力。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新媒体矩阵:
集团旗下品牌新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