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金鑫)8月19日,“当历史与幻想相遇:《玛丽·雪莱:往日魔影》新书发布会”在上海书展举办。本书译者、上海外国语大学荷兰语教研室主任陈琰璟,以及推理作家、推理书店“谜芸馆”创始人时晨出席活动,与读者分享了历史上的玛丽·雪莱的真实人生经历,讨论本书对玛丽·雪莱和《弗兰肯斯坦》的再解读。
《玛丽·雪莱:往日魔影》是荷兰作家安妮·埃克哈特创作的悬疑小说,由中译出版社近日出版。这部作品以玛丽·雪莱、珀西·雪莱、拜伦等真实人物的历史事迹为基础,大胆推测玛丽·雪莱创作《弗兰肯斯坦》的真实动机。小说将史实与虚构交织,以双线叙事展现玛丽·雪莱的成长与创作历程。
这部作品以推理小说的笔法,展现了一个交织着爱与伤痛、认同与排斥的谜团,塑造了一位在痛苦中逐渐变得勇敢而成熟的玛丽·雪莱形象。在对谈环节中,两位嘉宾首先围绕本书内容及角色塑造展开讨论。
陈琰璟表示,书中描写的玛丽与珀西的关系颠覆了他以往的认知。作品通过大量细节展现了玛丽内心的挣扎:作为一个追求精神进步的女性,她既支持珀西探索反传统的爱情观,又深受其自由不羁性格的困扰。这种复杂微妙的情感互动,既展现了玛丽脆弱的一面,也呈现了二人关系中前所未见的深度。
时晨则对玛丽反抗不公的勇气印象尤为深刻。他表示,玛丽的父母都是当时著名的进步思想家,她不仅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更继承了这种进步精神。在文学创作上,她的才华不输珀西、拜伦等男性作家;面对无理要求时,她也勇于维护自身权益,堪称一位杰出的女性典范。
随后,两位嘉宾探讨了本书独特的叙事手法,以及玛丽·雪莱这位伟大作家及其作品的时代意义。时晨指出,玛丽·雪莱不仅是科幻小说这一文学类型的开创者,其作品更启迪了后世无数伟大创作,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弗兰肯斯坦》中“创造物反噬创造者”的隐喻至今发人深省:即使怀着善意,不同个体或文化之间也可能难以互相理解,这个关于接纳与排斥的永恒命题,对当今社会仍具启示意义。陈琰璟则认为,虽然时代变迁,但人性中的某些困境始终相似。玛丽和她的故事提醒我们:过分的执着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这一启示永远不会过时。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新媒体矩阵:
集团旗下品牌新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