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软实力建设》的多维洞察与路径革新
在全球化与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城市软实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湖北教育出版社近日出版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软实力建设》一书,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将软实力研究从国家层面延伸至城市层面,为我们揭示了城市软实力的内涵、必要性及其提升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软实力建设》书封。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供图
自古希腊城邦时代起,国家与城市便紧密相连。该书指出,将软实力研究从国家延伸至城市,是分析框架的自然扩展。国家软实力的分析方法同样适用于城市。城市软实力不仅关乎城市内部治理,还涉及城市的对外影响力和传播力。这种视角转换,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城市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角色与定位。
城市形象是城市软实力的直观体现。该书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展示了城市建筑、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等多方面因素如何共同塑造城市形象。例如,上海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与现代都市风貌交相辉映,构成了独特的城市形象;而嘉峪关的浑厚古朴、雄关英姿,则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该书强调,城市发展不能仅依赖硬实力(如经济指标),还需文化软实力的滋养。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遭遇质量和素质的瓶颈。此时,软实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2010年世博会时,上海通过展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向世界展现了城市发展的精彩故事,体现了文化软实力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找到了治理“城市病”的上海答案。
硬实力是城市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但软实力则是城市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人的素质是软实力的核心,标志着人的现代化水平。该书通过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维度阐述人的现代化进程,指出城市在推动人的素质提升方面的关键作用。
该书强调,提升城市软实力需先盘点城市总体的“软”资源,包括政治力、外交力、文教力等显性资源,以及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隐性资源。需充分利用城市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硬资源,为软实力提供支撑。
该书坚持“人民城市”理念,强调城市软实力建设是事关人人的“人心工程”,通过发起厚植城市精神、锻造城市品格的城市行动,让广大市民在组织参与活动中体现价值,增强“人民城市”的主角意识与使命感,激发市民澎湃活力,形成城市文化自觉,构建未来永续发展的共同体,携手创业创造,共享发展红利。
跨文化交流是城市软实力提升的重要途径。通过国际文化节、国际赛事、国际会展等平台,增强中国城市的国际影响力。此外,人才是城市发展的主体和活力,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确保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通过提升人才及家庭在住房、教育等方面的痛点问题解决能力,吸引人才汇聚,为提升城市软实力注入持久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软实力建设》一书围绕城市软实力展开多维度深度剖析,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于城市管理者而言,它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操作指南,帮助城市管理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战略。对于学术界来说,它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丰富了城市软实力研究的理论体系。该书所提出的方法论对于推动城市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它也有助于构建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湖北教育出版社编辑)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新媒体矩阵:
集团旗下品牌新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