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制造业加速智能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印刷行业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印刷印象》杂志日前发布的《机器人如何重塑印刷业生产力》的分析文章指出,劳动力市场的持续紧张、对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更高追求,促使印刷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机器人技术。从物料搬运到生产流程优化,机器人技术正逐步渗透到印刷行业的各个环节,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需要直面和解决的挑战。
精准切入 优化流程
在当前充满挑战的商业环境中,印刷行业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生产效率亟待提升等诸多难题。关键智能公司(Keypoint Intelligence)前首席分析师格雷格·乔蒙德利指出,在印刷生产中,有很多围绕物料搬运展开的流程,这正是机器人技术能够发挥关键作用的领域。
许多印刷企业通过引入机器人技术,缓解生产压力。例如,部分企业采用自主移动机器人来负责物料搬运,减少了员工在各工作流程间往返搬运物料所耗费的时间,使得熟练操作员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核心生产任务中。还有企业引入先进的印刷机配套机器人技术,实现从印版到机组的自动化操作,提高了印刷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当纳利公司投入应用机器人技术与先进数字印刷机。该公司商业印刷业务总裁克雷格·罗伯顿坦言,此举一方面是为应对劳动力短缺难题,另一方面是因机器人技术在提升生产效率、稳定产品质量、控制成本以及减少停机时间、提高产量等方面具有优势。同时,新技术助力当纳利公司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服务,借助自主移动机器人与印刷机的协同作业,拓展个性化与精准定位业务,为企业赢得更大市场份额。
随着科伯解决方案公司(Cober Solutions)业务逐步拓展,该公司总裁托德·科伯也洞察到,机器人技术有望成为提升公司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每逢旺季,工厂内存在一片忙碌却无序的景象。看似全员忙碌,实则在各工作流程间的衔接环节浪费了大量时间,真正在本职工作的高效作业时间大打折扣。”基于此,科伯公司开启技术革新之旅,引入自动驾驶车辆和自主移动机器人,削减物料搬运过程中的时间损耗。然而,业务的快速增长暴露出新问题,生产瓶颈转移至下游环节。为突破这一瓶颈,科伯公司果断投资配备进纸器的新折页机及工业机器人,以匹配印刷机的高速运转。这一系列举措清晰表明,当企业面临生产力困境时,机器人技术能够精准切入,优化生产流程,缓解人工劳动的压力,成为推动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有力武器。
统一标准 人机协同
尽管机器人技术在印刷行业展现出诸多优势,但在实际推广应用过程中,仍需直面一些挑战。乔蒙德利指出,从成本角度来看,机器人技术成本可从资本支出转化为运营支出,且长期成本有望降低,但前期的技术引入和设备采购费用对部分企业来说仍是不小的开支。同时,标准化系统虽能简化新机器人的引入流程,但不同企业的生产环境和需求存在差异,在实际应用中仍需一定的适配成本。
在企业内部,员工对机器人技术的接纳程度也是问题。印刷联合联盟近期的相关研讨反映出,部分员工对机器人技术存在抵触情绪,担心机器人会取代自己的工作岗位,威胁自身的职业安全。这种认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机器人技术在企业中的快速推广。
面对机器人技术应用中的挑战,企业需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在成本控制方面综合评估自身生产需求和财务状况,选择性价比高、适配性强的机器人技术方案。同时,加强与技术供应商的合作,争取更优惠的合作条件和技术支持。
为解决员工对机器人技术的认知和接纳问题,企业应加强沟通与培训。科伯公司的经验值得借鉴,通过向员工清晰传达机器人技术是提升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的工具,而非裁员手段,从此化解员工的担忧。企业也可组织专门的培训课程,帮助员工了解机器人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使其能够与机器人协同工作。
从行业发展角度看,全行业应携手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若能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以提升行业对机器人技术的认知,将有助于加速机器人技术在印刷行业的应用。印刷服务提供商应把握当下机遇,将自身视为定制产品制造商,开启智能化转型之旅。
(译自《印刷印象》杂志)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新媒体矩阵:
集团旗下品牌新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