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为何喜爱《椿树峁》?这本书以真实的态度面对历史与苦难

来源:原创作者:章红雨 发布时间:2023-02-26 21:00
分享到:


  本网讯(记者章红雨)2月25日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中华书局邀请文化学者王克明、文艺评论家解玺璋和自媒体人严复初,畅谈《椿树峁》的阅读感受,分享印象深刻的篇章,并探讨《椿树峁》中直面历史苦难的写作态度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其中的精神内核对于当下年轻人的启示作用。

  谢侯之所著《椿树峁》,讲述了五十多年前一群中学毕业生来到黄土高原的椿树峁插队落户的故事。作为一部回忆知青岁月的散文集,本书以娓娓道来的细腻笔触,真实再现了陕北农村的风土人情与知识青年的心路历程,于辛酸的苦难叙述中,点染出浓郁的人情之美,也渗透了有关生命的深刻思索。自2022年7月出版以来,《椿树峁》便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荣登各大图书榜单,获得了各年龄段读者的肯定和赞许  2月25日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中华书局邀请文化学者王克明、文艺评论家解玺璋和自媒体人严复初,畅谈《椿树峁》的阅读感受,分享印象深刻的篇章,并探讨《椿树峁》中直面历史苦难的写作态度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其中的精神内核对于当下年轻人的启示作用


3位读书人分享《椿树峁》现场。中华书局/供图

  不诉苦不青春无悔  

  王克明与《椿树峁》的作者谢侯之曾一同前往陕北插队,在那段艰辛岁月里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分享会初始,王克明用“真实”这个关键词来形容谢侯之,认为他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人,也用真实的文笔写下了他真实的记忆,描绘出了一个真实的椿树峁。由于王克明插队的村子与椿树峁非常近,所以他对书中的故事和人物都非常熟悉。王克明回忆,他们这批知识青年赶上了农业文明最后的时代,耕种和加工的工具依然非常原始。该书真实生动地记录下了如今已经消逝的农业文明的尾声,具有厚重的历史意义。

  令解玺璋尤为赞赏的是《椿树峁》对于历史叙述的态度。在此前的文学创作中,八十年代的“知青文学”大多是“诉苦式”,而后又开始鼓吹“青春无悔”,将苦难合理化。解玺璋认为,仅仅用“无悔”二字,就简单轻松地将那场耗费了几千万人青春的历史浩劫遮掩过去,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而且,“青春无悔”的口号背后,还隐藏着知识分子将“上山下乡”看作是对落后农村的启蒙和改造的想法,这都不是进入农村生活的正确态度。而《椿树峁》却用诚实的态度直面历史,以一个体验者而非观察者的身份,切实叙述自己及身边农民日常遭遇的苦难,体现出创作者与农村难以分割的情感牵系。

  特殊时代真实写照  

  在现场,3位嘉宾还分享了自己在阅读中最为印象深刻的篇章。严复初提到“乡学”和“野草”两篇,分别讲述作者留在村里的小学做教员,以及通过考试最终回城的经历。解玺璋提到,“乡学”一篇中老师和孩子交流等细节十分动人,作者不是用高高在上的审视姿态,而是以平视的眼光,坦率地融入其中,从而被乡民的善良真朴所感动。另外,这种不带夸张情绪的描写方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表达,而是属于历史记述的范畴。

  而体验过农村现实的王克明,对“刘学文娶婆姨”一篇印象深刻。据他回忆,当时的农村还都是买卖婚姻,粮食就是唯一的彩礼。对贫苦的老乡来说,娶媳妇是一件难事,甚至还要东借西借,才能拼凑起结婚的仪式。《椿树峁》对结婚过程的叙述带着苦涩的幽默,是那个特殊时代的真实写照。

  小人物折射大时代  

  《椿树峁》描写了大时代下的小人物的曲折命运,引申出个人与时代的关系这一话题。严复初认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抛弃了渺小的个人。在强大的时代浪潮中,个体究竟应该克服还是顺从时代?当代处于迷茫困惑中的年轻人,同样面临这一拷问。

  解玺璋认为,个体虽然具有主动性,但力量微薄,无法扭转自身命运,更无法改变时代进程。不过,个人仍然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抓住时代的机遇,一跃而起。而王克明表达了另外一种思路,认为自己这一代人被“时代的列车”甩下,也许是一件好事。因为没有被历史车轮裹挟,反而有了更多时间和空间去读书和思考,思想得到了自由,没有失去自我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新媒体矩阵:   

  • 微信: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高低音  
  • 版话儿  
  • 传媒瞭望  
  • 广电家  
  • 印业独家  
  • 中国农家书屋  
  • 版人版语  
  • 好书品读  
  • 发行观察   
  • 微博:  
  • 新闻出版广电报   
  • 学习强国: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今日头条: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集团旗下品牌新媒体矩阵:     

  • 中国出版  
  • 广电视界  
  • 中国新闻出版之家  
  • 读友汇  
  • 全民阅读媒体联盟  
  • 妈妈导读师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华讯传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出版》杂志社   |    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   |    妈妈导读师   |    版权声明